2023-02-23

幼童泡澡應注意的10件事

| 2023-02-23
天氣寒冷,不少家庭冬天裡會泡澡,我們家也不例外,小包、小喵很喜歡泡溫熱水澡和玩水,不過幼童表達能力較差,加上代謝較快,因此泡澡時更應留意,以下是幼童泡澡應注意的10件事。

1.水溫37~40度

泡澡的水溫約37~40度,比人體略高一點即可,冬天可以稍微高溫一點,但也不要超過40度,放水時可以用手感觸溫度,感覺溫熱即可,若手一放下去就有被燙到的感覺或是手掌立刻發紅,就表示太燙了。

2.空腹不泡澡

泡澡會使血管擴張、耗氧量增加,當血液聚集於體表時,會導致腦部血液供應量減少,若再加上空腹泡澡,血糖會快速下降,更容易引起低血糖而暈眩。

3.餐後不泡澡

餐後1小時內不宜泡澡,這時候胃部正在消化食物,全身血液會集中到腸胃道,如果去洗澡就會分散血流導致消化不良,最好的時機是餐後2小時,這時候胃部消化食物已經一陣子,也非處於空腹狀態比較適宜。

4.水位不超過腰部

泡澡時血流會加速,若血流速度不夠快容易血氧不足,這在尚在發育的幼童中更常見,因此水位不宜超過腰部,更不能將全身或肩膀以下浸泡在水裡,最好的水位是泡下去時水深及腰即可。

5.最多泡10分鐘

泡澡時間以10分鐘為限,適當泡澡有效促進血液循環,但若泡太久則會引起血氧不足、肌膚水分流失、皮膚乾燥或發癢等問題。

6.留意浴室通風

浴室保持通風不密閉,可以開一點氣密窗或把門打開,若覺得冷可以加裝暖風機提高溫度,而非加更多熱水。

7.適時給予水分

由於泡澡會促進新陳代謝可能會引起口渴,因此可以補充水分避免脫水或暈眩。

8.有傷口不泡澡

身上有傷口或皮膚過敏時不宜泡澡,否則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刺激敏感。

9.漸進式起身

泡完澡後漸進式起身,可以先坐在浴缸邊一會兒,接著再站起來,中途可以先擦乾身體、披上大浴巾適應環境溫度,若忽然起身可能會因為溫差過大引起頭暈或休克。

10.家長必須在旁

浴室是幼童經常發生危險的地方,因此孩子泡澡時家長務必在旁照護,當孩子有暈眩、站不穩、不小心滑倒等狀況時才能立即處理。


適度的泡澡對血液循環有幫助,但須注意水溫、時間,尤其寒流來襲,孩子有可能更離不開泡澡,這時需仔細叮嚀與照看,才能預防意外發生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